本报记者 张 俊
2022年,上海常住人口2475.89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5%,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老年人口已达550万人,老龄化程度还在持续加深。
作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上海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海市民政局局长蒋蕊4月10日做客上海电台“2023民生访谈”节目,走进直播间,就百姓关注的养老话题进行回应。
老龄化程度加深,照料需求大,怎么办?
上海计划到2025年建成17.8万张养老床位
“预计在2030年—2035年之间,上海老年人口数量将到达高峰,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有较大增长,专业照料需求较大,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要提早规划,未雨绸缪。”蒋蕊表示,养老机构床位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上海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建成17.8万张养老床位,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已有养老床位17万张。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上海今年将继续把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在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首位,包括新增5000张养老床位、改建20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30家智慧养老院等。
“床位建设好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管理运营好,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蒋蕊介绍,上海市民政局率先在全国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日常监测工作,至今已连续开展5年,通过服务提供、服务保障、服务安全三个维度,对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日常服务质量进行监测。2022年度监测结果刚刚发布,全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持续稳步提升,总体处在良好水平。
将“建设30家智慧养老院”纳入今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蒋蕊表示,上海在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养老服务也不例外,需要用数字化推动智慧养老发展。比如,在养老院的进出院管理、日常健康管理、生活照护等方面,数技和人技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为此,上海研究制定了智慧养老院建设标准。
家庭照护床位目前正在静安区、黄浦区、徐汇区开展试点,类似于把养老机构的床位搬到老人家里,全市已开设千余张床位。“由专业机构派出专业团队将服务延伸到家中,让老年人不离开自己熟悉的家也可以享受到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家庭做一些适当改造,比如配置移动护理床、红外感应监测等设备。”蒋蕊介绍。
老年助餐是一项受到老年人欢迎的便民服务。蒋蕊介绍,上海早在2007年就开始建设老年助餐点,经过多年发展,群众对老年助餐工作有了新的需求,对助餐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对餐品的丰富性、可选择性及价格优惠有了更高要求。为此,上海大力推进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建设。目前,上海已建成305家社区长者食堂和1300多个老年助餐点,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价廉物美的用餐服务,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助餐+”活动,让老年人在吃好饭的同时,多了一个社会交往和文化娱乐的场所。
如何更大幅度地提升养老服务的可及性?“现在全市社区为老服务综合体已超过400家,实现了街(镇)全覆盖。我们将在进一步织密养老服务网上下功夫,在全市推进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建设,立足社区层面为老百姓提供微助餐、微日托等,让老百姓获得感更强。”蒋蕊强调。
怎样打通养老护理人才职业晋升通道?
21人获评上海首批养老护理高级技师
目前,上海养老护理员的市场需求较大。“在整个养老服务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蒋蕊表示,市民政局一直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最近,2022年上海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颁奖仪式举行,在人社部门的支持下,认定了全市首批21名高级技师,他们代表了上海6万多名养老护理员的最高水准。
据介绍,为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养老服务行业,上海市民政、财政部门联合出台了《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入职补贴实施办法》,明确了对具有中专学历的养老护理员和具有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的养老护理员,分别给予3万元和4万元的一次性入职补贴。
养老服务机构在招聘养老护理员之后,还会安排资深的养老护理员进行带教,到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网站上专门开设了“人才服务”板块,可以查询相关政策。
此外,蒋蕊还提到,今年上海市民政局将完善康复辅具租赁有关政策,不断优化康复辅具租赁产品,拓展租赁服务补贴对象范围,针对服务对象不同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开展分类补贴,让康复辅具帮助更多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改善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