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养老之家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读卡夫卡的《审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21 23:21:09   浏览次数:1  发布人:5314****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说来惭愧,《审判》我是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读完的。有次起床就开始读,居然有点头晕。不知是不是文字的缘故。卡夫卡是现象级的存在,尽管生前与梵高一样籍籍无名,死后却震撼了世界。梵高的成名要感谢弟弟提奥,卡夫卡要感谢好友勃洛德,因为好友没有遵循他的遗嘱把所有手稿付之一炬,而是整理出版,这才让世人见识了只有41岁生命却震撼了文学史影响了无数作家的卡夫卡式作品。卡夫卡有点像中国古代的谜一样的诗人李商隐,他的作品

    说来惭愧,《审判》我是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读完的。有次起床就开始读,居然有点头晕。不知是不是文字的缘故。

    卡夫卡是现象级的存在,尽管生前与梵高一样籍籍无名,死后却震撼了世界。梵高的成名要感谢弟弟提奥,卡夫卡要感谢好友勃洛德,因为好友没有遵循他的遗嘱把所有手稿付之一炬,而是整理出版,这才让世人见识了只有41岁生命却震撼了文学史影响了无数作家的卡夫卡式作品。

    卡夫卡有点像中国古代的谜一样的诗人李商隐,他的作品非常难以解读,似乎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解读,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阅读给出的答案也可能截然相反。这就是真正文学作品的魅力吧。像《红楼梦》年少时只看到纯真的爱情,女孩子是水做的,嫁人后似乎是堕落的开始。中年时候看到的是历史人性,也许等老年看到的就是命运的不可逃避吧。

    看到"审判"这个词难免想到基督教所说的"末日审判",总觉得有一个反叛人物要出现,要反抗一切不合理。最后是皆大欢喜,或者英雄式的悲剧。但这绝对不是卡夫卡。

    卡夫卡的书总有一点压抑,沉闷,不紧不慢,似乎总是在放慢镜头,又带着审慎的推理,像走迷宫,不到最后一刻不知道结局。又像是在循环往复的山路中不断探寻推进,非常考验人的耐心。吃惯了快餐的现代人读他的书非常不合胃口。只有在冰冷的冬季,受了某种刺激的时候,或者现在疫情期间,需要非常专注安静费脑的东西让你安定下来的时候,他的书才是你最好的选择。

    卡夫卡生前发表作品不多,或许他是真正只为自己写作的人,所以他的书才充满真诚的隐喻。没有娱乐至死,没有一醉方休,有的是冷静压抑,清醒荒诞,引人沉思。

    说到本书《审判》,看到书封上的文字"所有西方法律的论述,都不过是卡夫卡的注脚"。又看了文泽尔先生的《末法的温床----卡夫卡<审判>译后记》,结合导读,更纠正了我的印象偏差, 这本书应该译作《诉讼》更合适。

    小说讲一个叫k的人在自己三十岁生日时候被捕,不过他并没有失去人身自由,照样可以上班,只是要定期接受审查。但他具体犯了什么罪行无人告知。他自己寻求律师、画家、神父而无果,在他31岁生日到来之前,一把尖刀刺进了他的心脏。他死了,耻辱长久人世间。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是那无辜的k 。

    他死了, 一个人受到无名的指控最后像一条狗一样,一句话没有,在黑夜消失了踪影。

    K的死亡也像是基督的殉难。 他的寻求审判的原因一无所获,可以说稀里糊涂被安排了罪名消失了。在他寻求无数的帮助未果之后,高高的法院还是存在每一座阁楼之上。他无法触及,他永远无法走进那道门。不管是看门人骗了他也好,他糊弄了自己也好,在生命的最后他对整个的法律体系依然一无所知,他知道了很多零星的碎片,但是依然等于盲人摸象。

    受审判的人不止他一人,但似乎只有他一定要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受到审判。很多人经历多年诉讼已经身心疲惫,甘于像傀儡一般被摆弄了。比如那个谷物商,从意气风发寻求律师帮助,积极解脱,到奴颜卑膝,完全忘记自己为什么会被这些人控制。

    关于法院的描述也超出常人的理解,法院混杂在民居之中,空气污浊,打开窗是煤烟污染的空气。门窗紧锁,长廊形状诡异,人们好像无时不是处在不自觉地互相监督之中。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象征,象征人们的生活已经处处与法律息息相关,根本无法分辨彼此,人就是法律,法律也是人。比如那些法官与律师的关系,法终究是人的法律,是人的法终究有缺陷。"一个人的定罪,往往出乎意料地取决于随便哪个人偶尔讲过的一句话。"这句话放到现在似乎也没有过时。

    "对同一件事情的正确理解和错误理解并不是完全互相排斥的"。这句话震撼了我,就跟菲次杰拉尔德所说的一样震撼,“同时持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读完这本书我不知道是否应该继续相信罗曼罗兰那句箴言“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或许能够帮我们做到这一点的只有“第一流的智慧”。

    卡夫卡说,一本书要像一把利斧,劈开我们冰封的内心。这说明文字要有一种锐利的锋芒,思想的光辉。当马尔克斯第一次读到《变形记》时惊呼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这种奇艺的写法可以称得上一次文学地震,真正符合一战后人们迷茫悲观孤独的心态。

    卡夫卡说他的理想生活是,带着纸笔和一盏灯待在一个宽敞的、闭门杜户的地窖最里面的一间里。饭由人送来、放在离我这间最远的、地窖的第一道门后。穿着睡衣、穿过地窖所有的房间去取饭将是我唯一的散步。

    鼹鼠式的生活,悲观厌世,除了写作,他找不到更好的安慰灵魂的方法。

    卡夫卡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高大冷酷,是他一辈子要反抗的权威。他胆小懦弱,不能在正常社交范围表达自己。纸笔是他唯一的武器。他患有肺结核,在那个时代这是不治之症。就像普鲁斯特在痛苦中感受爱情,体验生活中幽微的情感。卡夫卡也在灵与肉的考验中体会生存的荒诞与无奈。

    也许他说得对,人类最害怕的就是空虚无聊,所以会设定各种目标,给付各种意义去填补生命巨大的空白。人类不敢面对真实存在的巨大空白。尤其现在的人类,经历着科技的异化,已经舍不得(没有能力)让大脑彻底放松一分钟。哪怕是等红绿灯的几十秒也要看一眼微信朋友圈刷刷抖音,甚至看一眼手机上的钟点也没有时间去欣赏街边的树木,天上的白云。苏东坡说江山风月本无主,闲者便是主人。只有充分沉浸在当下体验,深切觉知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才算是活过,而不仅仅是生存。

    尽管世界让人感到如此痛苦,可是卡夫卡还是拿起了纸笔为自己建了一座灯塔,至少写作是他唯一的安慰。他说"我不是对文学感兴趣,而是我本身就由文学构成。我不可能是别的什么"。可见,任何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救赎方式。它可能是写字、画画、手工创作、针织、木匠、园艺、美食不一而足,无论它在世人眼里如何轻微、不值得,我们自己都不应该放弃。因为那是我们灵魂的安放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

    卡夫卡的书大约除了《变形记》别的都晦涩难懂,这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因为卡夫卡虽然出生在捷克,但是说的是德语。德语和法语都是逻辑比较严密的语言,所以不是精通德语,同时中文内功深厚的人是很难翻译好他的作品的,至少难以得其精髓。

    尽管已经阅读过《变形记》,可能因为已经被所有人讲过了所以没有那么强烈的震撼了,但有时也经常想如果人真的异化了会怎么样呢?墙上的斑点原来是一只苍蝇,如果身边的人忽然变成自己讨厌或者害怕的动物,你真的还会对他付出人类的情感吗?是不是爱与外形种群有极大关系?爱没有完全的无条件?如果是变成自己喜欢的动物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也许你会在它身上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因为人类的情感是第一位的,没有情感只有理智,人一个行为也无法执行。

    卡夫卡被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主义的开拓者。他最大的贡献是描绘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被异化和孤独的情感。我想他的伟大就是因为他钻进了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并且用文字的显微镜放大给我们看。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5314****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613427379@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0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