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中没有比这句话直白的了,又有何疑惑?这次的疑惑是,如何做才能身正?
关于“正身”,孔子还说过:“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看来,“正身”之后,就可以轻松从政当大官。而正身,就是管好自己。是啊,管不好自己,又凭什么管别人?
如何管好自己?孔子给出的法门是“克己复礼曰仁”,让自己的言行举止都按照“礼”来做,就能达到仁者的标准,当然也就实现了“正身”。
让我们再来研究一下“礼”的本质。“礼”是人类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广大人民的“共欲”。用礼来规范个人言行举止,就是化“私欲”为“共欲”。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欲立、欲达”是个人“私欲”,在考虑个人“立与达”的同时,要考虑“立人,达人”的“共欲”。只有让“私欲”服从、服务于“共欲”,才能算是仁者。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说,就是“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先公后私”。用道家观点来讲,就是“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用佛家观点来讲就是破除贪嗔痴慢疑,达到无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