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失去了写作能力。
一年来,基本坚持写日记,但多是口水话,至于质量,不敢恭维。一年前,用语还是比较讲究,会往细处写。如今,纯是时间到应付写。长此以往,如今只能用平淡乏味的语言表意,别提多难受了。
为什么先前讲究遣词造句?因为那会还写小说。小说要写给读者看,环境的渲染、情节的铺垫、情感的过渡,以及词句给人的美感,都要考虑周到。两三千字斟酌好几日,反反复复修改。耗时费力,也只写出那么一点。太痛苦了。而且那么长时间只写出一点内容,总觉空虚。为了逃避这种痛苦与空虚,我将小说无限拖延。这一拖,便是一年多。
我以为不写小说似乎放下重担。但小说没有往继续,主人公的走向如何,时时在我眼前浮现,想写,又觉力不从心。彷佛无法下去,情节就停留这一刻了,我焦灼,又痛恨底子的薄弱——为何不多看写书,词汇丰富些,能构造出精彩场景?
场景?哦,我想起来了,还有一个不敢写小说的原因,写到一个打斗场景,脑海浮现不了画面,写也写不了,索性搁置。
可是,以前就没有这种思绪枯竭的时候吗?有的。又是怎么解决的?多看电视,找相同画面临摹细写;或者找有类似情节的书籍,借鉴其写法,比如打斗,曾多次研读《水浒传》;灵异变幻,则取法《西游记》《聊斋志异》;生活细节,从《红楼梦》中汲取灵感......那会的思维是,有问题就努力解决,写得慢,那就一星期更新一章或两章;写得短,就一段段地写,写完再一句句修改。
那会子,虽然痛苦,但完成后的兴奋可以持续三天或者一个星期,回头翻看写过的段落,好看的读之还会心喜。写稿痛苦是真,但成稿的成就感,我似乎也忘却了。
而且,我逃避写小说的劳心费力,自以为快乐不少。可缺乏精写,纯是简单叙述,根本得不到提升。
人生中文笔进步最快的时期,恰是笔耕不辍、看书思考的日子。刻意的锻炼,观察力变得敏锐,灵思不断,妙词佳句顺手拈来。文段修改的过程中,对写作技巧的理解不断深化,文笔和构思上反而得到了沉实的成长。
所以,逃避不是办法,若想回到先前精细刻画、准确表达的状态,精写作是时候启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