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339
卷七·本脏第四十七
5/12
原文:
肝小则脏安,无胁下之病;肝大则逼胃迫咽,迫咽则苦膈中,且胁下痛。肝高则上支贲,切胁悗,为息贲;肝下则逼胃,胁下空,胁下空则易受邪。肝坚则脏安难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端正则和利难伤;肝偏倾则胁下痛也。
原文译文对照:
~~~~~~~~~~
肝小则脏安,无胁下之病;
肝小则其脏神——肝魂,能充满于脏质之中,令肝脏达到形神相守的状态,从而使得肝脏内部气血和利、正气内存,外邪就难以侵入其中以令肝脏受病。肝脏居于横膈膜下,即胁下;胁下也是肝经所过之处,故肝受病则胁下必定作痛,肝无病则必无胁下之体内病痛。
肝大则逼胃迫咽,迫咽则苦膈中,且胁下痛。
肝偏大则会向下压迫胃脘,同时挤压位于肝脏一旁的贲门——胃部之咽喉,贲门旁侧受到外力压迫,则易发生膈中病,体现为饮食水谷难以从食道进入胃脘,即膈塞不通,从而引起胸膈苦闷;肝脏偏大则其脏神难以遍守本脏全体,故其必然有脏神空虚、有形无神之处,这些脏神缺守之处就是外邪入侵肝脏的薄弱环节,故肝过大则易受外邪入侵,当肝脏受邪作病,则两胁之下的肝脏所在区域,就会发作疼痛。
肝高则上支贲,切胁悗,为息贲;
肝脏位置过高,则会向上顶起横膈膜,横膈膜上鼓会切触到胁部,使得胸腔体积缩小,造成息贲病,其证候有:胸胁胀闷、气逆上奔、呼吸急促,体现为肺部气血瘀滞所引起的结节、类结节或肿瘤,也即肺积之病。
肝下则逼胃,胁下空,胁下空则易受邪。
肝脏位置若偏低,则肝脏会过分逼近胃体,从而使胁部以下至肝脏之间,会出现过大空腔,空腔处没有肉质组织,因此也不会有气血和卫气卫气经过,故空腔处免疫力就低下,容易有病邪之气为避开身体的免疫应答而聚集于此。也就是说,空腔处容易受到外邪侵入。
肝坚则脏安难伤;
若肝脏肉质坚劲紧实,则其中所居脏神就能安定稳固,使肝脏的形神相守状态极其稳定,因此,外邪就很难侵入其中以损害肝脏。
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
若肝脏肉质脆弱疏松,则其中所居脏神就容易动荡不安,使肝脏的形神相守状态无法稳固,因此,外邪就很容易侵入其中,损害肝脏,易患频食又频饥、多食却渐瘦的消瘅病(糖尿病)。
肝端正则和利难伤;
若肝脏姿态端正,则其必然阴阳调和、气血通利,不容易被外邪伤害;
肝偏倾则胁下痛也。
若肝脏姿态偏斜倾歪,则其必然阴阳失和、气血郁滞,容易因外邪而受病,引起胁下肝脏所在区域发作疼痛。
~~~~~~~~~~
老黄历择吉,2024.12.4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338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340
推荐:猴子森林1~121(灵枢经正义精讲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