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养老之家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AI时代新作者的三种可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07 17:07:19   浏览次数:2  发布人:4ae6****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随着越来越多的AI平台面世,相关产业链迅速完善,AI时代已经到来,并进入文学创作领域。虽然目前大部分AI作品有明显的拼凑痕迹,质量欠佳,但随着算法、数据、算力的不断提升,AI 作品质量的提升是可以预见的。因此,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未来AI会不会取代人类作者进行独立创作?人机协同是目前学界比较流行的解决方案,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机协作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考虑到AI与人类的巨大差异,他们如



    随着越来越多的AI平台面世,相关产业链迅速完善,AI时代已经到来,并进入文学创作领域。虽然目前大部分AI作品有明显的拼凑痕迹,质量欠佳,但随着算法、数据、算力的不断提升,AI 作品质量的提升是可以预见的。因此,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未来AI会不会取代人类作者进行独立创作?人机协同是目前学界比较流行的解决方案,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机协作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考虑到AI与人类的巨大差异,他们如何协作?或者说,未来“合格”的“新作者”如何在AI与人类的竞争与合作中形成?

    从AI与人类作者的关系来看,未来文学创作的新作者具有三种可能。

    以人类为主、AI为辅的新作者。这是目前主流的作者模式,人类保有作品的基本框架结构和审美趣味,文本的语言细节由AI补充。这种创作方式的优势在于既可以保证作品符合人类的文学规范,又能够利用AI强大的数据加工能力,获得丰富的文本细节。此外,这种创作的使用门槛比较低,易于商业化推广。因此,相关创作平台正在被广泛开发。

    但如此定位新作者的缺陷在于,它并不能充分发挥AI的创作潜力。从创作媒介来看,它会将AI变为文字游戏的工具。从创作过程来看,它会使AI限制人类的想象。从创作结果看,它不能打破人类作者的创作极限。我们目前可以预测到的是,在不久的将来,AI技术将有巨大的飞跃,文学必将有颠覆性的改变,即新文学的诞生。如何顺应技术发展的大势,促进人类文学的发展,将是判断新作者优劣的核心指标。以人类为主、AI为辅的新作者显然不能胜任。

    以AI为主、人类为辅的新作者。这种形式往往是技术乐观主义者的想象,似乎充分尊重技术发展的趋势。然而,这种新作者会存在更多的不足。

    首先是认知固化,丧失独创性。在使用AI作为创作工具时,人类作者从寻找数据背景转向了如何运用数据,陷入由计算机逻辑所统辖设计的认知定式。人脑的高级思维和批判精神被AI削弱。人类作者的思维开始钝化,并让渡自己的独特权利,开始沿着AI提供的素材进行加工,且难以突破这种限定,被迫进行“AI转向”。由于AI算法的局限,其输出的信息源自于经过整合建构的数据库,并无法针对接受者的差异进行调整,因此无法实现人类作者的自主性、独特性与创造性。

    其次是“去技能化”,且对写作结果失控。AI对人类作者的赋能远超传统写作工具,因此,除去极少数原创作家,绝大部分依赖某种写作模式的作者都将面临失业的风险。此外,虽然AI必须依赖人的命令执行运算,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可以操纵生成结果。人类无法理解“算法黑箱”,所以无法控制AI的形象塑造、语言运用、情节设计、选取意象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类作者只能成为文学的“看客”,失去了对写作结果的控制。

    最后是门槛降低,陷入资本控制。以AI为主,意味着掌握了AI的公司(资本)对文学生产强力又隐形的控制,AI算法背后的逻辑就是AI公司的逻辑。毕竟算法是人写的,而人(程序员)则受到公司(资本)的左右, AI呈现出的创作喜好和伦理倾向实质是AI公司的喜好与倾向。当AI公司只以盈利为目的,那么AI创作的方式、内容、结果也会如此。如果不反思资本控制带来的问题,只沉浸在自己“写作”的快感中,人类作者将会被AI及其背后的AI公司控制,文学不再是人的文学,将变为资本的文学,进而导致文学的虚假繁荣。

    AI与人类平等协作的新作者。AI与人类平等协作是理想的人机关系,将生成我们期待的新作者。从未来新文学的视野看,新作者的构建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首先,承认文学创作中的人机差异是新作者构建的前提。在文学的准备阶段,人类作者的文学创作开始于作家的社会实践以及实践带来的创造动机和灵感的迸发,AI的文学创作则源于算法、算力和数据。在构思阶段,人类作者对已获得的材料进行加工和构思,涉及人类独有的回忆、想象、直觉、情感等心理能力。AI的构思是建立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选取普遍性的文学知识及语法规则,将其进行数据分析和迭代。在创作阶段,人类作家需要借助语言工具,经过大量形象转化和词语推敲产生文字作品。而AI创作是通过算法计算和推演,筛选符合输入者要求的最佳适配项,输出算法认为的最优解。

    其次,承认人类作者的精神领导地位是新作者构建的基本立场。文学作为人类对现实的反映及精神理想的体现,其本质是审美创造。它无法离开生命体验与情感在场。AI没有人的现实,所以它在人机协作中无法取代人类具身化生存带来的活泼生动又变化无限的生活。AI通过归纳和演绎两种途径对情感进行“模拟”。可以说,AI所做的只是对于作家“创造”的复制。

    再次,坚持人类作者的原创性而非主导性是新作者构建的实践方式。在未来新文学的实践中,如同使用电脑进行创作一样,使用AI工具进行创作也会成为主流。不同之处在于AI远比电脑深入地参与到了创作之中。在未来的新文学中,文学的原创性一定是从人类作者而来的,而非AI。AI强大的数据搜集及处理能力可以节省作者搜集素材和形成文字的工作时间。AI算法输出的某些奇特的意象或词语的排列也会刺激人类作家的想象力。在AI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不排除未来AI会形成自己的“文学”,但那就不是人的“文学”了,可以姑且称之为“机文”。

    最后,开创人机共存文化中的新文学是新作者构建的目标。人机共存的时代已经来临。文学所赖以发生的现实世界已不再是往昔的“人类世”,而是全新的“人机世”。新的“人机世”现实将萌生硅基智能的艺术,新文学就此产生。从智能体的发展历程来看,硅基智能正不断反向模拟碳基智能,而碳基智能在技术引导下正向“硅基智能”靠拢。两种智能的协作造就“新作者”,它是新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未来的新文学将立足于人机协作的“新作者”,逐步完善由人类作者提供创意与构架、AI大语言模型算法深入分析并输出文本、机器润色、人工润色等一系列“人—机—人”创作链条,创造(制造)出大量新文学作品(产品),呼应AI时代读者的情感与想象,引领当代文学走向一个新的时代。


    作者系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基础部副教授;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项江涛

    新媒体编辑:宗敏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4ae6****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613427379@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0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