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世家——记鑫南雕塑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华胜
龙年未,我去座落于淡溪镇高桥村的鑫南雕塑有限公司,采访董事长黄华胜先生。门卫说黄总在车间,于是我经他指点,通往室内长长的通道,在最底的作业间寻找,只见一人载工作帽和口罩,穿蓝色工作服的在沙轮上打磨一件工艺品。我忙问黄先生在吧?这人把机器电纽一关:“在,在。”我一瞧,这就是黄华胜董事长。只见他满身尘埃,白花花的沾着衣衫,忙用气压泵冲了冲。
黄华胜五代祖传从事佛像雕塑艺术,黄华胜是第四代传人。黄家祖籍宁波余姚,是名人黄宗羲的一脉。他太公黄修仁迁台州临海,从事佛雕手艺。爷爷黄崇寿,号品山,迁往南塘东山黄家底,爷爷和爷公都有一套名闻遐迩的雕刻手艺。县西黄杨木雕大师王风榨少时原先是雕花板的艺人,欣闻他爷爷的技艺,意来拜师,愿作学徒过堂,一个月给三个银元为酬。父亲黄正荣又迁往虹桥镇上陶,继承父辈的行业,刻苦钻研,技艺精湛,声名鹊起。当时大都是樟木雕,主要作品是佛像,温州护国寺、头陀寺、瑞安(现瓯海)仙岩寺、文成城门寺,以及平阳、永嘉等地寺庙都有他的作品。值得大书的是他1955年开始在杭州灵隐寺雕塑一尊释迦牟尼像,由几百块木板拼接而成,全用八字榫连接,无一颗铁钉,这佛像历时三年,高21米,做工细腻,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受到众多中外游客和香客的高度赞誉。完工后,在纪念册上留下芳名。
黄正荣从杭州回来后,被温州艺雕厂所聘任,是厂的技术骨干,1958年下半年,黄华胜从小学五年级轰学,赴温州跟父学艺,当时只有从现在来看是童工,不合法,那时没有这个规定,继承父辈的手艺,也是少年华胜的愿望和理想,后来也成了他一生的孜孜以求的职业。
三年困难时期,工厂停产,人员下放,1960年黄华胜和父亲回到虹桥,父子刻花板维持生活,这期间黄华胜随父亲在温州各县塑佛、刷漆、贴金,又到福建干过油漆工。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破四旧把寺庙的佛像捣得四处狼藉,剖肚断头。黄华胜看到他和父亲辛辛苦苦造就的艺术品遭受如此厄运,心如刀割,难道这手艺日落西山,无用武之地了?
1970年,黄华胜到了江西上犹,在一个黄杨木雕厂上工,上犹是一个山区县,生活虽艰苦,但对艺术的追求,他专心致志工作,使他艺术人生得以延续。他设计的观音像送到上海出口海岸,上海公司很惊奇,怎么与温州的产品如同一辙,后来,才知道是温州师傅把技术传到江西。那时为出口赚外汇需要,观音像不算四旧。
改革开放,工艺美术迎来了春天,也给黄华胜带来了机遇,大展其能,党的宗教政策,使各地寺庙宫观得到修复和改观。黄华胜和儿子黄元鑫、黄元南,取儿子各其中一字,组建了鑫南公司,艺术生命传至第五代,业务范围扩大出口工艺品,中外名人塑像、装饰美术、仿古制品、动物玩具等类别。当我参观公司仓库时,货架和墙壁上, 摆挂着数以千计的产品,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既有悠悠古韵,又有现代气息,天主、耶稣、勇士、猛狮、奔马、老牛混杂一堂,犹如一个博物园。佛像制品有全国最大室内铜铸佛,以数百铜构件拼接而成,座落于三门多宝教寺,高9.8米,莲花座2米,合计11.8米。小的木佛像仅三寸;工艺也从制泥型转为树脂、玻璃钢、铸铜,科技含量增大,工艺水平逐步提高,精益求精,作品多次获得省市奖。黄华胜加入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为会员,光环三重,还被联合国科教文授予民间艺术家称号。
1945年出生的黄华胜心胸开阔,豁达乐观,精神焕发,匠心独具,看起来像50岁出头的人,身体硬朗,艺术之路越走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