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点击此处 购买本刊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内涵与特征——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了“新的文化生命体”这一重大原创性和标识性概念。就其内涵来说,“新的文化生命体”是指经由“两个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基础上所生成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新的文化生命体”注入了“魂脉”,使该文化生命体从其开端处便置身世界社会主义的运动之中,把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作为目标,因而被赋予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根本性质。另一方面,这一“新的文化生命体”在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它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就其特征来说,它在传承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总体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三个具体特征,即文化主体性特征、文化辩证性特征以及文化普遍性特征。
关键词:新的文化生命体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主体性 文化辩证性 文化普遍性
作者吴宏政,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长春130012)。
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实体—虚拟”关系——基于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拓展
摘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特别是数字技术驱动下,经济发展中实体与虚拟的边界日趋模糊。虽然部门划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但是部类划分相对稳定,可以更好揭示长期的经济发展规律。为了理解虚拟经济相较于实体经济的运行规律,拓展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把虚拟资本作为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并列的部类,用流量层面的资本运动规律解析其存量变化,进而构建“实体—虚拟”三大部类资本循环的流量分析框架;使用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三大部类表以及反映结构信息和关联信息的指标体系,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实体—虚拟”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中“实体—虚拟”紧密交织,共同形塑着当前的经济结构,但虚拟经济尚处在“扩而未深”的阶段,总体来讲,实体经济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虚拟经济“脱实”并不等于“向虚”,当前我国虚拟资本回流实体经济的规模较好但结构不协调风险较大。未来,优化虚拟资本回流实体经济两大部类的结构、“以虚促实”的系统性治理方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资本循环 虚拟资本 虚拟经济
作者李帮喜,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教授(北京100084);刘充,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博士后;陈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北京100872)。
城市更新与共享社会发展
摘要: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原有以推动经济增长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出现较多问题。城市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城市更新是对既有城市区域、社区的干预和改造。一方面,城市更新被视为对城市发展出现的衰退或破败等问题的回应,有利于城市空间和经济的改善;另一方面,城市更新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再造,是对社会关系的重整、修复和提升。城市更新的二元论视角存在局限,需转变为系统论视角,以多层次、多维度的动力和社群机制推动城市发展。城市容量不应只是空间和经济的改进,还应包括社会的全方位提升,以更好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人民城市建设。我国城市更新基于纵横交错的社会互动,以共享社会发展为根本目标,逐步形成立体的、多尺度的城市空间。
关键词:城市更新 社会动力 社群机制 社会互动结构 共享社会发展
作者黄晓星,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教授(厦门361005 )。
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
大变局背景下的国际商事仲裁:世界潮流与中国因应
摘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国际商事仲裁体系呈现出此消彼长中的格局变化、技术迭代中的业态调整、文化多样中的制度融合特征。体系变动促使国际商事仲裁制度调适,表现为在维护基本公正的前提下追求效率,在公私利益交融的过程中公共政策限制放松,在基于意思自治的前提下仲裁机构权力崛起。在大变局背景下,中国仲裁制度也迎来改革契机,改革的推进应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下,克服仲裁过度行政化;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下,解决仲裁工具化、行政化和地域化等问题;在参与全球治理中对标国际,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具体改革方略上,应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健全仲裁制度,以包容性立法完善制度体系,以中立性监管保障制度运行,以友好型司法筑牢制度底线。
关键词:大变局 涉外法治 国际商事仲裁 仲裁法 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刘晓红,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教授;冯硕,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讲师。(上海201701)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与标识性概念
知学、会通与化生:从中国出发的西方哲学研究
摘要:百年来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总体上始终隐含着“从中国出发”这一朴素而根本的前提。因为从中国出发的西方哲学研究,虽然其研究的对象源于西方,但研究的主体和目标根植于中国。以此为出发点,人们从“知学”“会通”“化生”三个视角出发,探索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的三个基本方面,明确西方哲学研究一则以“求知识之真与道理之是”为根基和先导,二则强调贯通西方哲学历史与流派,打通中西哲学观,会通哲学研究与哲学创造之力,三则明确从中国出发的西方哲学研究最终要实现研究对象在中国语境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形态。这三个方面相互渗透,彼此依存,共同体现出我国百年来西方哲学研究的巨大成就与未来方向。
关键词:西方哲学研究 知学 会通 化生
作者韩东晖,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延安716000)。
汉语人类学的历史、实践与可能路径
摘要:与全球范围内兴起的南方理论和世界人类学思潮相呼应,汉语人类学旨在凸显汉语写作和汉译的重要性,探寻以汉语为载体的知识生产与理论构建的可能。从救亡图存背景下借鉴多种理论、开展社区比较和边疆研究,到反思“文化自觉”与海外民族志等,汉语人类学的研究实践已有不少重要探索,亟待在理论自觉层面进行系统整理和提炼,并应用于中国及全球社会研究。汉语人类学研究强调以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为依凭,以古今中外一切人类经验与思想资源为源泉,通过汉语写作,基于汉语独特思想资源,实现对全球多样文化的深刻描述和面向人类现实经验的广泛对话。
关键词:汉语人类学 普遍性 自主知识体系 包容性
作者黄剑波,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上海200241);赵亚川,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民俗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讲师(成都611130)。
学术基本理论、基本问题、基本方法再反思
元伦理学中的“直觉”问题
摘要:元伦理学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取得显著进展,但也催生了许多相互冲突的理论流派。以往研究侧重于从论证角度理解和解决理论分歧,较少关注直觉在理论辩护中的作用。关于直觉首先需要澄清两个问题。其一,人们更重视的是哪些核心直觉,体现科学主义精神的直觉,还是反映反道德虚无主义的直觉?其二,直觉在理论辩护中发挥何种功能,它为理论提供结论性辩护、初定辩护还是初步辩护?研究者在元伦理学早期普遍认为直觉提供的是结论性辩护,倚重某一类直觉的理论通常会排斥或忽视另一类直觉,两者处于对立状态;进入中期开始认为直觉提供了初定辩护,试图通过某一类直觉来解释甚至消解另一类直觉,两类直觉进入相互理解的过程;到了后期则认为直觉提供初步辩护,逐渐展现出两类直觉的相容性,并进入相互接纳阶段。
关键词:元伦理学 直觉 结论性辩护 初步辩护 初定辩护
作者葛四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武汉430072)。
质形论的复兴与当代心灵哲学
摘要:质形论是亚里士多德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哲学的发展,成为中世纪最具统治力的哲学理论之一。然而,伴随着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这一理论逐渐被“打入冷宫”,甚至直到20世纪末,对于它的关注也以历史研究为主导,如哲学史或思想史。令人惊讶的是,质形论近年来重新得到哲学家的青睐。作为一个独特的理论选项,它在多个哲学领域,尤其是形而上学和心灵哲学中经历了复兴,甚至被认为是解决不少核心理论疑难的钥匙。批判性地考察当代心灵哲学中新兴的质形论,勾勒其复兴的背景、动机和内容,有助于探究它们的意义、局限及其与经典质形论的关系。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质形论 心灵哲学
作者程炜,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暨哲学系副教授(北京100871)。
资本主义与近代早期世界史宏大叙事
摘要:资本主义的成长和发展是近代早期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基本事实,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历史学者进行分析和批判的工具,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在雇佣劳动、资本积累、商品生产、世界市场等方面的论述,是研究过去五个世纪世界历史的重要的理论指导。历史学需要宏大叙事,要围绕资本主义成长发展的线索来理解和认识近代早期世界史。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适合成为构建近代早期世界史宏大叙事的框架。
关键词:资本主义 世界历史 近代早期 宏大叙事
作者俞金尧,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300350)。
文明起源与文明互鉴
论五帝时代
摘要:“五帝时代”指古史传说中夏代以前的中国上古时代。通过对“禹征三苗”“稷放丹朱”“涿鹿之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考古学实证,基本可推知五帝时代具有真实的历史背景,从4700多年前延续至约4100年前,前后经历三个时期,大体自轩辕黄帝、蚩尤和末代炎帝等始,历颛顼时期,最后是帝喾、尧、舜、稷、丹朱、禹等。考古发现显示,五帝时代中华文明已迈过起源和形成之时而进入初步发展阶段,大概已有统治范围可能涵盖黄河流域大部的跨区域王权国家的萌芽。此后以“禹征三苗”为契机,长江流域也被纳入国家版图,夏王朝初步“一统”的格局正是在此基础上得以建立。
关键词:五帝时代 传说时代 新石器时代
作者韩建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来源: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
新媒体编辑:宗敏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