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养老之家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赛迪前瞻:借鉴日本经验推动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加速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17 10:58:54   浏览次数:7  发布人:6653****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动力电池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攀升,回收再利用已成为无法回避的课题。今年3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出台,将大幅加速动力电池更新换代,市场对回收再利用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日本在资源回收再利用方面起步早、制度健全、成效显著,值得学习借鉴。赛迪研究院系统梳理了日本资源回收再利用方面的标志性动作,建议从完善回收再利用体系、推行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鼓励制造业企业打造“卖新买旧”


    动力电池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攀升,回收再利用已成为无法回避的课题。今年3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出台,将大幅加速动力电池更新换代,市场对回收再利用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日本在资源回收再利用方面起步早、制度健全、成效显著,值得学习借鉴。赛迪研究院系统梳理了日本资源回收再利用方面的标志性动作,建议从完善回收再利用体系、推行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鼓励制造业企业打造“卖新买旧”服务等方面推动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加速发展。

    一、日本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三个标志性动作

    构建“三位一体”法律体系,确立了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合法性。首先是基本法律,2000年,日本通过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规定通过减少废物产生、促进资源循环使用来建立一个循环型社会。其次是综合法律,包括《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资源回收利用法》《再生资源法》等。2023年5月出台《绿色转型推进法》,提出“以增长为导向的碳定价”,未达到排放目标的企业需从达标企业购买碳指标以满足生产许可。第三是专门法律,针对动力电池回收和再利用,日本细分法律出台较多。如,2022年8月联合经济产业省(METI)出台了新版《蓄电池产业战略》,该战略规划了详细的蓄电池回收再利用实施细则以及技术路线图。日本构建起的资源回收再利用“三位一体”法律体系,有效指引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3R制造”理念深入人心,强化了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合理性。在日本环境省的推动下,将每年10月设为“3R推进月”,推进月期间,环境省、经济产业省、3R活动推进论坛和各都道府县共同实施相关宣传推广活动。通过各类活动,在全国范围普及减少原料(reduce)、重新利用(reuse)和物品回收(recycle)的“3R制造”理念,促进日本各行各业和广大民众从心里接受和认可了资源回收再利用。在电池回收再利用领域,很多公司积极践行“3R制造”理念,日本石油精炼商JX金属公司于2023年在神奈川县建成了日本规模最大的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设施,日本镍生产商住友金属矿山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一种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回收镍、钴、锰等金属,并将其转化为高性能正极材料的技术,日本稀有金属加工商三菱综合材料公司计划在2025年启动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业务,主要从电池中回收钴、镍、锂等金属,并将其作为原料供应给电池制造商。

    建立健全“逆向物流”路径,验证了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可行性。在动力电池回收具体路径上,日本引导消费者将含废旧电池的产品交付给销售商、维修企业、地方自治体等,再交由专业回收公司处理,形成了与锂电池销售“正向物流”相反的“逆向物流”回收路径。如,野村兴产株式会社每年收购的废电池达13000吨,占日本废弃电池的20%,其中,93%通过民间环保组织收集,7%通过各厂家收集。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电池工业协会深度参与,协同日本各大厂家共同推动废旧动力电池“逆向物流”的顺利进行。此外,日本探索利用互联网平台高效处理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据日经新闻报道,日本和欧洲将于2025年在电动汽车电池的回收利用方面建立一个新系统,共享有关电池原材料开采地点和矿物供应商信息。

    二、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现存问题

    政策法规不够细化。目前我国对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资质认证、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尚不完善,难以确保回收过程的安全、环保以及回收费用承担主体等问题。截至目前,相关企业共有约12万家,但电池回收的“正规军”白名单企业才156家。可见拥有回收资质的企业占少数,多数企业仍是以“小作坊”的形式存在。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约75%的废旧电池被“小作坊”及尚未进入白名单的企业消化。“小作坊”往往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安全隐患突出,导致执法困难。

    再生产品难以获得充分信任。相比原生资源产品,消费者对再生资源产品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消费理念较弱。如退役动力电池的成本、安全处理和环保等难题,严重制约了消费者和企业对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参与度。此外,如上文提到的,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多是“小作坊”参与,规范性欠缺,也导致整个行业在民众心中的信任度和认可度难以提升。

    工作体系尚需完善。一方面,政策执行力度不足,规范化回收率低。目前废旧电池的回收机构标准化程度低,交易方式落后,大量废旧电池无法得到有效回收或分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另一方面,梯次利用经济性较差,缺乏统一安全标准。受技术不成熟、后期运维成本较高等因素制约,梯次利用电池综合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总体尚处于示范应用阶段。同时,由于监管不够规范,缺乏流程闭环,电池再利用效率不足。如,不少退役动力电池来路不明,存在内部短路、电解液泄漏等隐患。

    三、几点启示

    一是推行绿色生活理念,提升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动力。鼓励电池制造商等申请绿色产品认证,使用统一的绿色标识,便于消费者识别和选择。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将绿色电池等再生资源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清单,为绿色消费提供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支持。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绿色消费的认识和参与度,倡导消费者优先选择再生资源产品,形成绿色消费的社会风尚。强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落实,采取“预押金制” “送旧换新奖补” “绿色积分”等激励举措,鼓励消费者参与电池回收和再利用。

    二是完善回收再利用体系,以“互联网+回收”模式构建中国式“逆向物流”路径。对回收企业给予阶段性支持,规范回收企业的经营行为,避免恶性竞争。鼓励大型回收企业整合小型回收站点,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的回收网络体系。支持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回收系统、自动回收机等新型回收方式。推广物联网技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优化回收渠道和网点布局。推动各地因地制宜的建立电池资源回收信息平台,整合各类回收资源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

    三是创新营销模式,鼓励电池企业打造“卖新买旧”服务。为提供以旧换新服务的电池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市场激励,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降低企业开展此类服务的成本。支持电池企业与电商企业合作,搭建一站式购物平台,整合新旧产品销售与服务。推动电池企业提供送新拖旧服务,确保旧产品的回收与新产品的交付无缝对接,减少消费者后顾之忧。鼓励电池企业之间的品牌合作,共同打造以旧换新的市场生态,通过联合营销和品牌推广,提升消费者对电池企业“卖新买旧”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来源 | 赛迪智库

    编辑 | 办公室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6653****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613427379@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0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