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辽阔的东北大地一片银装素裹,蜿蜒绵亘的松花江、嫩江冰封千里。冰雪之下,沉淀着悠长岁月,也蛰伏着蓬勃生机。
松花江流域面积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70%,流经黑、吉、辽、蒙四省区,是中国流域面积第三大河,也是东北地区的母亲河。滔滔松花江与其第一大支流嫩江环抱冲刷出肥沃的松嫩平原,被誉为新中国粮食生产的“北大仓”。
松花江、嫩江(下称“两江流域”)是贯通东北的经济动脉和人文纽带,“两江流域”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关系着流经地区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如何守护两江安澜?近年来,吉林省白城市和松原市、黑龙江省大庆市、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三省四地检察机关以“松嫩护江蓝”检察文化品牌凝聚跨区域协作合力,推动“两江流域”保护出实招、谋实功、见实效。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面对跨行政区划保护难题
如何破局?
“你看那一片,就是被人挖走黑土后留下的痕迹。这地方是三省交界处,一些不法分子就钻了空子,咱老百姓看着干着急。”2023年3月,家住吉林省镇赉县某村的李大爷对前来进行湿地保护实地踏查的镇赉县检察院检察官说。
李大爷提到的滩涂位于镇赉县的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区东与黑龙江、北与内蒙古毗邻,面积达14.4万公顷,是“两江流域”宝贵的湿地资源。长期以来,相关部门一直密切关注保护区内盗挖黑土问题,但是仍有少数不法分子在省域交界处进行非法盗挖,成为困扰当地政府的治理难题。
为打破“九龙治水”的困境,2023年5月,由白城市检察院牵头组织,大庆市检察院、松原市检察院参与协调,白城市镇赉县和大安市、大庆市肇源县、松原市宁江区和扶余市5个基层检察院共同参与的“松嫩护江蓝”检察文化品牌成立。在“使命共肩、职责共担、问题共治、家园共管”的“松嫩护江蓝”检察文化品牌指导思想引领下,各成员单位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生态检察区域协作服务和保障嫩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区域协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建立常态化开展联席会议、线索移送反馈、信息共享通报等协作机制。
为进一步推动对“两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全面综合治理,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检察院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兴安盟分院、科尔沁右翼前旗检察院、扎赉特旗检察院等相继加入品牌协作单位,共同推动治理区域盗挖黑土、盗伐林木、非法开垦草原种植农作物等问题。
2024年3月,“两江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协作会议在白城市检察院召开,三省四地检察机关共同签订《“两江流域”生态保护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在日常沟通联络、案件线索移送、联合开展专项行动、检察业务研讨交流等方面达成共识,标志着“松嫩护江蓝”检察文化品牌由此开拓出一条纵向一体化办案、横向跨区域协作的新路径。
“‘松嫩护江蓝’检察文化品牌以地域文化为根脉、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坚持‘从检察业务中丰富积淀检察文化、以优秀检察文化引领推动检察业务’的理念,推进‘两江流域’生态保护同向发力、同题共答。”白城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征宇表示。
如何让检察履职插上数字双翼
提升办案质效?
“‘两江流域’面积大、地貌复杂,加之沿岸人口分布不均,按照传统办案模式,生态保护工作必然面临着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等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兴安盟分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崔洪波表示。
问题是工作的导向。“松嫩护江蓝”检察文化品牌自成立以来,三省四地检察机关以数字检察为引擎,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在卫星监测、遥感测绘、流域水质量检测、空气污染检测等方面,积极探索以科技赋能检察办案,着力解决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等问题。
2024年1月,白城市检察院依托该院建设的公益诉讼“空天大数据”平台进行实时监测时发现,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湿地遭到人为破坏。发现线索后,白城市、镇赉县两级检察院第一时间成立联合办案组,走访属地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并通过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无人机勘察、委托第三方机构现场测绘等方式,获取到自然保护区边界数据。在此基础上,办案组将从自然资源部门调取到的数据库数据与自然保护区边界数据进行套合,确认案涉地块为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内的国有内陆滩涂,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毗邻。
2024年3月,办案组前往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进行调查取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两级检察院派员参与,共同对在自然保护区内非法开垦湿地种植农作物的镇赉县居民王某进行询问,明确了该处湿地被非法开垦种植农作物的案件事实,并向相关行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恢复被非法开垦的湿地657.03亩。
据悉,白城市检察院依托公益诉讼“空天大数据”平台,共向成员单位移送“两江流域”生态保护案件线索30余条,在公益损害位置确定、路线规划、影像对比、公益损害时间及过程确定等方面为检察办案提供有力科技支持。
如何扩大合作半径
做到长效常治?
为更加广泛地凝聚“两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量,三省四地检察机关以“松嫩护江蓝”检察文化品牌为生态治理名片,不断扩大监督协作“朋友圈”,努力推进依法行政与法律监督互相促进,持续加强实时联动、信息共享,拓宽监督线索来源,并依托“府检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两江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基础。
饮马河是松花江支流,洮儿河是嫩江支流。2024年4月,吉林省检察机关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整治饮马河洮儿河种植高秆农作物”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白城市、松原市两地检察机关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交流座谈、同堂培训,共享先进办案经验、探讨办案中的工作难点,有效提升了协作效能。
2024年5月,白城市检察院依托公益诉讼“空天大数据”平台监测到松花江河道范围内非法种植高秆农作物的案件线索,该区域在吉林省扶余市管辖范围内。收到线索后,扶余市检察院检察官立即前往现场调查取证,确认非法种植面积达728亩,严重影响行洪安全。此后,扶余市检察院在吉林省检察院的指导下,参考品牌成员单位类似案例办理经验,积极与相关行政部门磋商,最终推动侵占河道的非法农作物全部得到整治。
2024年12月,白城市检察院检察官利用公益诉讼“空天大数据”平台进行“回头看”,研判下一步办案重点。
个案办结不是终点,类案治理才是关键。为从根本上解决沿河道种植农作物影响行洪安全的问题,扶余市检察院持续深化“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督促相关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依法履行职责,推进河湖库“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同时与属地政府、行政部门、村委会等联合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提高村民生态保护意识。
“我们积极联系了属地政府以及‘益心为公’志愿者加强日常巡护,并借助卫星遥感技术进行不定时监测,努力形成‘两江流域’生态司法保护、政府保护与社会保护的大格局。”松原市相关行政部门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三省四地检察机关联合开展护江专项行动2次,与林草、国土、水务等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26个,促成1万余立方米涉案黑土回填至受损河道,推动修复湿地、草原2万余亩。
下一步,三省四地检察机关将继续发挥“松嫩护江蓝”检察文化品牌的凝聚力与影响力,针对妨碍行洪安全、侵占河湖岸线、违法取土挖沙、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问题,开展更加丰富的检察协作、更高质量的检察办案,共同守护“两江流域”江蓝水清岸绿的美好生态画卷。
冲破旧框架
构建区域协同新格局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全国人大代表
吉林四季盛宝纺织有限公司
纺纱分厂后纺车间挡车工 徐艳茹
江水无言,默默见证着检察机关为守护松花江、嫩江“两江流域”生态环境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四地检察机关聚焦松花江、嫩江流域“上下游不同步,左右岸不同行”的生态保护难题,以“松嫩护江蓝”检察文化品牌凝心聚力、提质增效,推进检察一体化工作提档升级,打破固有框架和区域监管壁垒,探索“两江流域”生态保护工作走向部门联动、区域协同、政策协调,逐步构建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新格局。
三省四地检察机关以法之名厚植生态底色、守护一方百姓共同愿景,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生态保护要求的务实之举,为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孙莉婷 王浩淼 赵兵 韩兴祖 摄影:朱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