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以“创新驱动 跨界融合”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在江西南昌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旅游协会、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南昌市人民政府主办,南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南昌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江西南昌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协办。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强在会上作主旨发言。现刊发全文如下: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旅游业的同仁、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春意盎然的美好时节,我们相聚在英雄城南昌,共同开启中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旅游协会,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当前,中国旅游业正以创新为引擎、以融合为路径,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领域层出不穷,传统业态加速升级,文旅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持续拓展。中国旅游协会为配合国家战略回应行业关切,已连续三年持续召开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会议,聚焦行业热点问题,彰显了我们的初心和使命。过去两年,我们分别在无锡拈花湾和北京专题研讨高质量发展,首届会议精准剖析阻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在业界引起了共鸣,也得到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促进相关部门为振兴入境游采取更多举措等方面都已经见到了特别明显的效果。去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会议,则从旅游统计创新、网红城市打造、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等维度,为行业发展把脉并指明正确方向。前两届会议为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碰撞和实践指引。今天,我们再次汇聚一堂,围绕 “创新驱动,跨界融合” 这一主题,探讨新时代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本次会议前夕,中国旅游协会正式成立了专家委员会,首批聘请了二十多位来自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农业、科研、商业等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深耕行业多年,既有深厚的理论积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今天,这些专家将带着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话题。与此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十余家旅游企业代表参加沙龙讨论,其中唐山宴、长恨歌等项目,是中国旅游协会连续七年向行业推介的“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意案例。这些案例既是行业创新的缩影,也是跨界融合的典范,希望他们的经验分享能为大家带来深刻启发。
今天上午的主旨演讲中,6位专家将带来极具前瞻性的洞见。杜一力女士提出“新文旅的新人文特征的主要表现是人本回归”,强调旅游业发展必须守住文化根脉,在技术浪潮中始终以人的精神需求为核心;魏小安先生聚焦“中国旅游常态化发展”,呼吁行业从追求流量转向深耕品质,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吴必虎教授则犀利指出,要重视“非线性与统计偏差带来的科学难点”以及“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挑战”,提醒我们在技术应用中需守住人性底线;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刘士林院长认为,文旅产业是人文城市的主导产业,人文城市是以人的知识、智慧、想象力、创造力等为主体条件、以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和推动个体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目标的城市理念。四位专家的观点是对行业趋势的深刻研判,他们不约而同地指出了文旅产业的人文属性,那就是始终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不仅是游客的愉悦,更是文化持有者的尊严、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精神价值的提升。在此,我也想特别呼应几位专家的观点,科技发展再快,可能也替代不了人与人的情感连接。正如我多年前所坚持的:文旅业的本质是“以心换心”的人对人的服务,再聪明的机器人也是冷冰冰的机器,它也许永远无法替代一个微笑的温度、一次满意加惊喜的服务、一种文化共情共鸣的感动。这正是我们文旅行业区别于其他领域的核心价值——用技术赋能体验,但永远以人文关怀为灵魂。关于技术应用的边界以及对人本属性的坚守,值得我们行业持续研究讨论。
主旨演讲的另外两位专家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朱启臻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冷凇主任,他们将从农旅融合、“影文旅”融合等角度,谈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要避免的误区以及跨界影响下的短视频、微短剧等如何联动赋能文旅景区的创新传播。下午的四场主题沙龙,更多专家和企业家将从旅游加演艺、旅游加教育、旅游加商业、旅游加体育等角度,解读融合发展的生动案例,值得大家期待。
各位同仁,
中国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思想的引领、实践的深化,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让我们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凝聚智慧、共享经验,以创新突破瓶颈,以融合开创新局,共同绘就中国旅游业更加辉煌的篇章!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祝愿大家在南昌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