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也是看到边际成本相关的文章和视频比较多,我在这里也分享下我对边际成本的理解和看法。
边际成本指的是每新增一单位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大家最常举的例子就是生产一辆车,从0到1生产一辆车非常昂贵,材料、人工、专家、专利,包括中间踩的坑,生产出来第一辆车,可能成本是1000w,如果只造这一辆车,那么这家企业就完了,没有人会花超过1000w去买一个新造车公司造出来的车,但是这么想,你造第二辆车还会花这么多钱吗,起码你知道用什么流程、用什么材料、用什么人去干这个活,成本肯定比第一辆车少,比如用了600w,这里第二辆车的边际成本就是600w,同理当你生产第10辆、第100两车的时候,你已经非常清楚如何用最小成本造车了,这个时候,生产一辆车的成本可能就是20w,因为成本已经控制到很低了,这个时候边际成本可能就稳定在20w了,不会再降低了,现在你再去卖车就不用卖到1000w了,按平均成本,你可能卖30w、50w就已经能盈利了,而且后续卖的越多盈利就越多。
好了,上面只是在边际成本的定义上跟大家达成一致,我今天想说的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会有边际成本,比如你是一个打螺丝的工人,学徒的时候打100个螺丝需要5天,2年之后成技工了,打100个螺丝需要3天,5年后成师傅了,打100个螺丝需要2天,再往后,就不会再减少了,当边际成本不能再降低的时候,基本就到了个人在这个行业的天花板了。
那么有没有边际成本足够低的工作呢,有的,比如
- 作家 上架一本畅销书从获取1个读者到1w个读者基本没有任何额外的成本,边际成本基本为0。
- 软件开发者 上架一个精品软件应用从1个使用者到1w个使用者,除了服务器硬件的费用,边际成本也趋近为0。
- 音乐家 上架一首流行歌曲从1个听众到1w个听众,也是几乎没有任何边际成本。
这些行业都有个共性,他们都是创造者,前期的投入成本会比较高,并且伴随着较高的风险。
打螺丝是一定能赚钱的,写书、写歌、写软件却未必,所以还是各自的选择,有人愿意选择低风险保本、有人愿意选择高风险高收益,本质上不存在对错,如果有足够精力,在低风险保本的基础上去寻求一定的高风险高收益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好的,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大家有什么不同想法,欢迎评论区交流。
边际成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