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养老之家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专家学者共议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4 09:30:55   浏览次数:619  发布人:9387****  IP:117.173.23.***  评论:0
    导读

    本报记者 赵晓明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指导、上海伯乐产业人才发展基金会支持的中国式现代化与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召开。与会专家围绕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实现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了深入探讨。守正创新推进基层治理“高效的基层治理为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


    本报记者 赵晓明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指导、上海伯乐产业人才发展基金会支持的中国式现代化与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召开。与会专家围绕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实现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了深入探讨。

    守正创新推进基层治理

    “高效的基层治理为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推进基层治理,需要坚持守正创新。”研讨会上,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在致辞中说。

    在王杰秀看来,守正方面,一是坚持党的领导,通过党建引领整合各方力量,凝聚社区居民、驻社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的强大合力,共同推进基层治理。二是坚持以现代化为引领,构建基层治理的科学体系。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充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基层治理智慧,挖掘社区能人参与社区事务,鼓励居民守望相助。在创新方面,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进行创新。二是因地制宜,各地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探索,找到最适合本地发展的道路。三是胸怀天下,不断拓展解决问题的视野。四是强化科技支撑,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推动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介绍了最近几年基层治理的新趋势。一是党建引领作用凸显,确保了基层治理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新型组织不断涌现,在原有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慈善超市的基础上,出现了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基金会、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等新型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功能各异,从不同方面参与社区治理。二是慈善超市焕发新的生命力。一些地方通过适度创新,把服务对象由困难群体拓展为所有的社区居民,融慈善与商业为有机一体。三是慈善信托扎根社区,赢得新的发展空间。四是数字技术在社区治理中逐渐受到重视并运用,“社区云”等APP在社区工作者、居民中被广泛应用。五是协商机制有效建立。通过社会组织协商和基层协商,不同组织与不同人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了机制上的保证。

    “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统筹协调作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文军说,应当树立需求为本的现代治理导向,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文军认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加强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投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加强调查研究为基层治理赋能

    研讨会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介绍说,近年来,上海民政局着力推进基层治理,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基层治理各环节,围绕激发制度活力、发挥协商共治作用、增强服务能力等,在为基层减负、做社区规划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创新实践。

    据曾群介绍,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经过前期准备,上海市民政局围绕基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等方面梳理了6个调研方向,将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充分听取基层治理领域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治理现代化建言献策。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治理已超越了对某单一制度的简单化遵循,而愈发呈现出多重逻辑交织混合的制度复杂性特征。基层既要在行政逻辑下响应政策规划,又要在社区逻辑下维持秩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王超说。

    王超举例介绍,发展产业需要乡村在市场逻辑下链接资源、提升效益。现实中,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已成为普遍现象。如何破解不同逻辑间的行为矛盾和目标冲突,避免乡村陷入发展失衡的困境,是治理主体亟须应对的问题。

    前不久,王超及其团队基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村长工作坊”研学平台,对不同类型典型村进行案例考察后发现,基层治理平衡与创新能力对治理效能至关重要。基层治理主体需注重不同目标导向及行动规范之间的并存与互动关系,积极寻求创新来促进多重逻辑的协同运行。此外,积极调动乡贤、社工、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相互补充与配合来促进治理协同。

    科技支撑提供精准服务

    “把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放到基层治理微观层面分析,呈现的是点多、面广、量大、事多、各异的城乡社区情况。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社区,社情民情各不相同、难点焦点各有差异。”江苏省苏州市社会组织促进会会长胡跃忠说,“这就启示我们,社区‘千人千面’,基层治理不能‘一刀切’”。

    在胡跃忠看来,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要精准画像、精细服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要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提升社区工作者、城乡居民运用现代化智能技术水平,改进、优化和便捷基层治理模式、服务流程、平台载体,全方位、可持续地为基层治理、城乡社区提供高效、智能、快捷的便民利民服务。同时,聚合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强大力量,合力推进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教授李熠煜则关注基层治理中的志愿服务精准触达。她认为,既要着眼于志愿服务流程的“需求端”,识别志愿服务对象的诉求,更要在“供应端”满足志愿服务对象需求,推动志愿服务供需对接,从而实现志愿服务精准触达。在志愿服务全流程实行精心服务、精准匹配、精细管理和精准评估,进而实现志愿服务目标精准、过程精准、结果精准,从而逐步构建精准触达的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

    李熠煜认为,大数据是志愿服务精准触达的变革性条件。首先,可以依托大数据精准识别志愿服务对象,使志愿服务组织精确掌握当前志愿服务项目的现状和志愿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其次,大数据促使志愿者招募更加精准,平台能够根据志愿者的个人特点和志愿服务记录向其推送项目,助力志愿者与需求者精准匹配。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9387****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613427379@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0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