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早从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港上岸,前往维苏威火山脚下的庞贝古城。
早在公元前八世纪,庞贝有了初始的样子:一个小渔村。从公元前六世纪开始建城,因为离海岸和萨尔诺河不远,庞贝早在古希腊时期就繁荣起来,贸易和牧业、葡萄种植业都非常发达。罗马人的到来,加速了庞贝繁荣的步伐,后来成了古罗马第二大城市。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喷发,火山灰(不是岩浆)将庞贝彻底掩埋。这一埋,就是1700多年。
远眺维苏威火山,淡蓝色的柔和,静静的,很难想象它当年的狰狞。
维苏威火山
火山在庞贝城北面,在这次大喷发前,它已经沉默了1000多年。因此,当一次地震来临时,庞贝居民大都没有想到这是灭顶之灾的前兆,仅有少数人逃离家园。四天后,伴随着一声声巨响,火山爆发,炽热的岩浆和灰烬飞上两万米高空,再如暴雨般砸下。
就这样,庞贝城里绝大部分居民(将近两万)被火山岩灰吞没。18个小时之后,厚约5.6米的火山灰把庞贝城全部掩埋,建城700年的庞贝就这样消失了。
直到1707年,一位在当地寻找古希腊罗马时代文物的奥地利人找到了一处剧院的遗址,从而揭开了这个久远的历史悲剧。又过了几十年,庞贝城终于被人们发现,随后是断断续续的发掘,如今,庞贝古城虽然仅发掘了三分之二,但当年的繁盛足以震撼今人。
庞贝,因火山酿就惨祸,但又因这个不幸而保全了当年模样——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城市风貌被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因为是被火山灰埋没而不是被岩浆吞噬,所以,街道、房屋的遗迹保存下来,甚至街道上的斑马线、有些房间里的绘画还都在。
当年的城,略呈长方形,有石头城墙环绕,四面设城门。城内街巷纵横交错,街坊布局犹如棋盘。
我们在废墟中行走,神庙、剧院、竞技场、浴场能分得清,但会堂、住宅、商场、食肆、妓院、洗衣店要靠当地导游的指点。
剧院
广场是有学识的人们演讲和辩论的地方;各种商店提供丰富的商品,在食肆和酒吧则享受美酒佳肴和聊天的乐趣;城里有三座剧院为市民演出悲剧、喜剧、哑剧和歌舞,最大的一座能容纳5000观众;豪华的公共大浴场提供冷热水浴和桑拿,有储物阁存放衣物;庞贝还是座艺术城,很多建筑的墙壁上、地砖上都镶嵌着马赛克画,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和日常生活是画面上的主题;广场周围、神殿、浴场里,雕像林立,栩栩如生,仅广场上的雕像就有40座,反映居民自由生活的涂鸦有好几千条。
浴场
当时的庞贝很发达,城里竟然有了“自来水”,水管用的是铅管。二层楼房顶上有积聚雨水的装置,还有水道排水。
城里的道路分双行道和单行道。我们在多条道路上看到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很是好奇。它们叫“跳石”,是一种交通设施,行人踩着这些石头穿过马路,而石头刚好在马车的两个轮子中间,不会影响马车行进,但奔驰的马车为了顺利通过跳石就必须减速,从而减少了交通事故。早就听说斑马线是古罗马人发明的,这次在庞贝得见。
人们的生活富足,有充裕的时间享受精神和物质生活。谁能想到,多年的繁华一朝毁灭,人们瞬间离去,令人唏嘘不已。
站在神庙的石柱下,抚摸布满斑痕的残垣断壁,我们无法想象,前后4次反复喷发的后果多么可怕。人们被砸倒,随后窒息,再被埋没,很多人都没来得及最后挣扎就遇难了。放眼望去,如此的悲怆,心灵的震颤何其强烈。
古城被火山埋没,由此得以保存,人们才能真正了解古罗马社会的繁荣、人们生活之优裕。很难想象,二千多年前的城市格局规划和功能如此之智慧,当今一些城市也无法超越。
古代城市的繁荣,大多要靠我们去阅读方能体会,但庞贝不用。在这里,我们眼能看到、手能触到它的繁荣发达。
庞贝的废墟里有市政厅、法院、神庙,但让我震撼的不是高大的市政厅和神庙,而是剧院、竞技场、浴场、商场、食肆、面包坊、洗衣店和各种手工作坊,这是大众的建筑,让我能触摸到庞贝人的生活,在我眼里,它们远比宫殿、神庙更高峻。
庞贝当地的导游是个中国通,在大学教汉语,业余时间做导游,大家叫他丁老师。老先生知识渊博,讲解幽默风趣,把庞贝的妓院比喻北京的“八大胡同”。他的汉语发音极准,总听到他在和中国游客“咬文嚼字”:“我现在带你们去参观的是剧院不是妓院”……
中间是丁老师
我是2019年去的,如今5年了,不知老先生是否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