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养老之家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赤壁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15 09:55:53   浏览次数:1  发布人:1592****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赤壁赋》一般是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一、《前赤壁赋》写作背景苏轼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黄州赤壁是他经常游览的地方。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他两次游览赤壁,先后写下《赤壁赋》(即《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次被贬,是因为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又在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他在黄州时,心情复杂,既有政治失意的苦闷,又有在自然风光中自我解脱的旷达情怀。内容梗概文章

    赤壁赋》一般是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一、《前赤壁赋》

    写作背景

    苏轼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黄州赤壁是他经常游览的地方。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他两次游览赤壁,先后写下《赤壁赋》(即《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次被贬,是因为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又在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他在黄州时,心情复杂,既有政治失意的苦闷,又有在自然风光中自我解脱的旷达情怀。

    内容梗概

    文章开篇描绘了一幅秋夜泛舟赤壁的画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交代了时间、人物和事件。在如此宁静美好的夜景下,作者饮酒诵诗,其乐融融。

    接着,客人吹起洞箫,其声 “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使气氛陡然变得悲凉。客人由眼前的赤壁之景联想到曹操的赤壁之战,感慨曹操这样的英雄人物,“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但如今也不过是 “而今安在哉”,从而发出人生短暂、渺小的悲叹。

    苏轼针对客人的悲叹进行了反驳。他以水和月为例,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观点。“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意思是从变化的角度看,万物时刻都在变化;但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恒的。所以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恒,应该享受当下的自然美景。

    最后,客人听了苏轼的一番话后,“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大家又重新欢乐起来,在舟中入睡,直到天亮。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文章将赤壁的自然风光与作者和客人的情感变化紧密结合。如开头的宁静之景烘托出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而客人箫声下的悲凉景色又映衬出客人的悲叹情绪。

    主客问答: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实则是作者内心矛盾的两个方面在对话。客人的悲观和作者的旷达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种对话结构,作者深入地阐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

    语言优美:全文语言骈散结合,如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等句子,既有骈文的整齐对称之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之妙。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1592****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613427379@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0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