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养老之家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王齐华:怀国之大者,守润滑初心 | 所长书记谈“两弹一星”精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18 07:33:14   浏览次数:3  发布人:14b7****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在中国科学院2025年度工作会议期间,我满怀崇敬与期待参观了重新开放后的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隆冬时节,位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纪念馆,群山环抱、松柏掩映,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光辉历程。踏入馆内,一件件珍贵的仪器设备、一份份图文史料交相辉映,它们似有千钧之力,直击心灵。馆内收录展出的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州化物所)为“两弹一星”研制的高效能化学炸药

    在中国科学院2025年度工作会议期间,我满怀崇敬与期待参观了重新开放后的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隆冬时节,位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纪念馆,群山环抱、松柏掩映,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光辉历程。


    踏入馆内,一件件珍贵的仪器设备、一份份图文史料交相辉映,它们似有千钧之力,直击心灵。馆内收录展出的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州化物所)为“两弹一星”研制的高效能化学炸药和固体润滑材料的档案史料,让我深受触动。此次参观更让我感受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的强大感召力,也对研究所的科研历程与未来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20世纪60年代,我国原子能工业和航天事业面临关键技术难题。1962年,代号“142”的高效能化学炸药研制任务下达至兰州化物所。科研团队争分夺秒,历经无数次实验与失败,终于在1966年2月成功合成662高能炸药。这是我国自行设计、成功合成并进入实际应用的第一个新型高能单质炸药。以此为基础,在各协作单位通力合作下,兰州化物所进一步合成了第一个通过国家鉴定,具有国防尖端实用价值、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高能混合炸药,为原子弹、氢弹的成功引爆提供了关键支撑。


    此外,兰州化物所研制的复合镀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以及一定的机械强度、润滑性、存储稳定性,解决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短波天线在超高真空、高辐射太空条件下顺利开启的问题;研制的SS - 2 号固体润滑膜成功解决了“长征三号”火箭推进系统中高速高负荷轴承在液氧状态下卡死的问题,为我国航天事业筑牢了“润滑防线”。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东方红一号”卫星天线。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他们响应国家号召,抛家舍业、远赴西北,在艰苦的科研条件下,不计个人得失,将全部精力投入国家的科研事业。风沙漫天,掩不住科研人员满腔的热忱;条件艰苦,挡不住奋斗者坚毅的步伐;物资匮乏,困不住开拓者无畏的勇气。


    多年来,这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兰州化物所的发展脉络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奋进。在固体润滑材料研究方面,我们不断拓展边界,形成独立自主的空间润滑材料与技术体系,从运载火箭到深空探测,自主研制的润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在催化、分离分析等领域,“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时代的接力棒已交到我们手中,“两弹一星”精神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


    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将进一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继承并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以推进润滑材料、低碳催化与二氧化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承担能力,深化导向性科研项目选题和大团队作战组织模式,发挥润滑和催化领域研究部的作用,强化跨学科、跨平台、跨单位间协同攻关,促进重大成果产出和人才成长,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神舟七号”飞船空间应用系统固体润滑材料试验。兰州化物所供图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新时代研究所创新文化建设,凝练培育研究所攻坚精神,传承“前沿引领专注奉献”的润滑初心,建好用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组建重大任务攻关突击队,教育引导科研人员将个人的追求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全力以赴抢占资源与能源、新材料、生态与健康等领域科技制高点,努力产出更多关键性、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作者王齐华,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

    《中国科学报》记者叶满山采访整理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25-02-18 第1版 要闻)

    责任编辑:曹旸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14b7****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613427379@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0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