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靠祁连山,北依焉支山,两山之间百万亩肥美的草原,便是山丹军马场。这里总面积329万亩,地域广阔,骏马奔腾,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马场。
公元前121年,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驱逐匈奴,在这里屯兵牧马,至清朝均为皇家马场。2013年7月,山丹马场作为二级企业由中农发集团直接管理。
201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一场,参观场史馆,了解马场历史沿革和改革发展情况。总书记步入草场,察看草场和马群放养情况,听取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情况汇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
如今,这里依托总面积达300多万亩的草原、耕地、林地,发展多样化经营,发展了种植业、特色养殖业、高原食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正在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的协调发展努力。
今天,就和小新一起走进山丹马场,探寻这里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秘诀。
马蹄声声,牛羊成群
马场养殖向“新”而行
1949年9月21日,第一野战军接管了山丹军牧场。
此后几十年,一代代牧马人爬冰卧雪,艰苦奋斗,在大马营草原繁育良驹骏马,先后向全国输送军马和民马、骡22万多匹,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军马已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归入中农发集团的山丹马场在新时代承担起了新的发展任务。
养殖业是山丹马场的传统产业。以“山丹马”保种和速力马培育,肉牛、肉羊和品种驴繁育为主。肥美的高原牧场,天籁静美的自然环境,成就了山丹马场畜产品高蛋白、低脂肪、无污染的优良品质。
在这里,能看到牛羊成群,但看不到牛羊满山坡。草原总面积188.19万亩的山丹马场,只养了700多匹马、9000头牛、12400只羊、600多头驴。
畜牧业数字化管理系统下,佩戴着智能项圈的肉牛。新华社记者 李梓潇 摄
“马场的载畜量有严格要求,18.53亩草地养一只羊,18.53×4亩草地养一头牛,18.53×5亩草地养一匹马。”山丹马场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日明介绍,位于祁连山冷龙岭北麓大马营草原的山丹马场,地跨甘青两省、三市(州)六县,是河西走廊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对于祁连山生态保护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山丹马场的核心任务。
菜满畦,稻满垄
粮食种业高效发展
8月的山丹马场,拥有极具生命力的别致风景——野草连绵、燕麦草无边、油菜花成海、马铃薯成队、高原夏菜成片……
山丹马场的青割燕麦草
规模种植业是山丹马场的支柱产业。“我们改变了单一的油菜籽、啤酒大麦、青稞‘老三样’种植模式,调整结构种植青割燕麦草、脱毒马铃薯种薯、高原夏菜、中药材等需水量少、经济价值高的作物,提高种植业产量和收益。”山丹马场三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蔡永军介绍说,马场自主繁育的脱毒马铃薯新品种“丹马3号”已存入国家马铃薯种质资源试管苗库。
山丹马场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大棚
走进山丹马场三场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好像走进了实验室,一株株脱毒试管苗在“罐头瓶”里培养好后,移植到温网室中,90到120天后生长成鹌鹑蛋大小的原原种。从原原种到原种再到一级种,经过三级培育,就可以走向市场了。
这里的马铃薯原种、一级种生产选择在祁连山下海拔2700米的耕地,严格按照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采取种薯包衣、测土配方施肥、无膜起垄种植等一系列集成配套技术。
三场生产副经理王延利介绍,“我们使用大型先进机械和设备、采用一系列集成配套技术,繁育的脱毒种薯纯正、抗逆性强,产量可提高30%到50%,生长过程中需要的化肥、农药很少。中心每年可繁育马铃薯种薯1200万粒,销售额达200多万元。”
同时,马场还使用大型马铃薯播种机、微型薯播种机、GPS导航自动驾驶、马铃薯无菌切种机、植保无人机、大型高效节水喷灌设施等先进机械和设备,实现了马铃薯种植的标准化、规范化、机械化作业。
为更好地助力山丹马场的“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在这片古老的马场得到应用。
壮美祁连,生态先行
千年马场魅力焕新
碧草连天、大河清韵、祁连松雪、烽燧峡谷、旷野群马、草原骑牧……山丹马场每一处原生态自然景致,都是独具魅力的资源。可以说,山丹马场的底色在于生态、功能在于生态、价值在于生态、魅力在于生态。
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至400公里的祁连山脉,是我国境内主要山脉之一,具有“绿色肺叶”和“高原水塔”的重要生态屏障意义。
山丹马场也处在祁连山生态保护的前沿,在马场职工看来,他们就是祁连山自然生态系统的守护者。没有了“牧马人”,“山丹马”无人管护,草场就会面临鼠患、虫害的侵害以及火灾的威胁。
人在、马在、草场在,才能守护好这片绿色屏障。
中农发山丹马场一场四队马产业基地队长刘国年已经在马场工作了20多个年头,亲眼见证了这里的变化。
“杂草鼠害少了,草场盖度变高,受益的不光是马儿。”刘国年指着脚下的草原说,“现在的马场里,时常能看到岩羊、马鹿、猞猁等动物的踪迹。”
山丹马场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中国农发集团管理的唯一一家公益类企业,山丹马场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功能定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企业的核心任务。
山丹马场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自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36亿元,落实退牧还草、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生态环境保护项目33项。围栏草原面积100万亩,改良退化草原60万亩,建设人工饲草地20万亩,防治草原病虫鼠害68万亩,治理草原毒杂草3.3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80.3%提高到85.36%,可食牧草比例提高到96%,草原生态得到有效改善。
如今,山丹马场独特的自然景致已成为祁连山不可或缺的一张名片。在紧邻山丹马场的几个乡镇,很多村民依靠种养产业和文旅产业增收致富,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
两千年来,山丹马场不断见证着祁连山下的春夏秋冬。更替的是朝代,不变的是每一代“牧马人”的信念,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和传承着这里的“兵强马壮”。
当前,这里生态环境展现新画卷、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山丹马场对于未来,满怀信心。
———— /END/ ————
撰稿丨王典
责任编辑丨王典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