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养老之家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追寻民政领域的工匠精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08 09:43:20   浏览次数:625  发布人:8bee****  IP:106.39.37.***  评论:0
    导读

    本报记者 张晶晶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他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诚实劳动、勤勉工作,锐意创新、敢为人先,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一代代民政人奋斗在为民服务一线,锻造过硬本领,增进民生福祉


    本报记者 张晶晶

    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他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诚实劳动、勤勉工作,锐意创新、敢为人先,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一代代民政人奋斗在为民服务一线,锻造过硬本领,增进民生福祉,使工匠精神在民政领域闪闪发光。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民政领域的劳动模范及技术能手,倾听他们弘扬工匠精神的故事。

    锻造一流技术,给予生命尊严

    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患脑出血被送到医院。老人的强烈愿望是,能够和在国外读书的孙子见上最后一面。老人被切开气管,连接上呼吸器,在苦苦支撑了十几天之后,怅然离世。失去生命体征的老人依然眉头紧皱,头部肿胀得十分厉害。

    面对这位逝者,上海市龙华殡仪馆遗体整容高级技师王刚,有条不紊地进行了遗体整容操作:他先从逝者颅内排出300ml血液,使其面部逐渐恢复正常,接着把切开的气管和喉部伤口一针一线小心翼翼地缝合起来,最后把逝者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

    当见到修复好的遗容,老人生前万分想念的孙子突然跪下,泪流满面。他的父母安慰道:“你看爷爷是不是走得很安详,是不是像睡着了一样?”

    这样的场景频频出现在王刚的工作中,也促使他不断问自己,还能为逝者及其亲属再做些什么,怎样才能更多地弥补一些生命中的遗憾。

    “把对生命的尊重融入技艺,用以还原逝者当初的容颜,告慰逝者、安慰生者。”王刚用勤于思考的大脑、善于实践的双手给出了无愧于“灵魂摆渡人”的答案。

    1997年,王刚进入龙华殡仪馆工作,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基本缝合、化妆等遗体修复技术。然而当时技术的局限让他看到了很多逝者家属因遗体复原度不高而痛苦遗憾的场景。他下定决心,要在技术上寻求突破。

    在工作室挂上人体结构图,买来人体模型和头骨模型,潜心研究;查阅大量书籍,跑到医学院“蹭课”,系统学习人体结构、解剖、病理、防腐等知识。三年坚持下来,王刚搞清楚了人的骨骼、肌肉和皮肤各个组织之间的关系,并把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反复试验,摸索出用模型还原逝者身型的技术。

    在参与各项重大灾情和事故的遗体复原工作中,王刚强烈感受到,在有限时间内处理众多遗体,时间紧迫,技艺无法充分施展。

    在传统雕刻技术上,王刚将现代技术融入其中,先后探索出三维扫描技术、3D打印技术,具体来说,通过研发3D打印软件,刻出面部轮廓,形成面具,覆盖在逝者脸庞上,再通过植入毛发、化妆等工序,使逝者容颜得以恢复。这项技术创新,将严重损毁的遗体复原时间缩短至两天,恢复程度达到95%以上,拉近了我国遗体修复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的距离。

    成立全国首个3D打印遗体修复工作室,编写《遗体修复教材》,王刚将技艺倾囊相授,使行业人才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为技艺传承与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从第一次碰触遗体时冰冷感传满全身,到处理支离破碎遗体时的泰然,再到重现逝者容颜的欣慰,26年间,王刚凭借热爱、执着、钻研,实现了技术从简单稚嫩到一流高超的转变。上海工匠、民政部“孺子牛”奖等荣誉纷至沓来。

    “遗体整容师这个职业对我来说,是一种修行,是在孤独求索绝技、维护生命尊严过程中不断坚定的职业信仰。”王刚的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正是秉持着这样的职业信仰,王刚创造了用三根骨头为烈士还原肉身的奇迹;用极致耐心精准还原逝者面容上的特征……他用指尖技艺让逝者得其所、使生者了无憾,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钻研科学养育方法,护佑特殊儿童健康成长

    在同事眼中,全国先进工作者、浙江省杭州市儿童福利院抚育保健科科长麻培均是个很“轴”的人。这个“轴”是指她在护理孤弃儿童问题上特别较真儿,每一个细节,都要和同事探讨个水落石出,即使到图书馆查资料,也要把问题搞清楚。

    19年前,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麻培均放弃在大医院工作的机会,来到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工作,扎根护理一线。

    “相较于医院病人的来来往往,在这里可以见证一个个幼小生命的慢慢成长,有一种特别的治愈感。”麻培均这样向院长解释自己的选择。

    然而,一线的护理实践远比书本知识复杂。罕见病、早产、先天性心脏病等从未见过的护理难题一个个摆到麻培均面前。

    麻培均清楚地记得,曾经护理的一位早产儿刚被送到福利院时,全身皮肤青紫嫩薄,整个身体只有她的手掌那么大,体重0.9公斤。之前在书本上、临床实践中,麻培均从未遇到过这么小的早产儿。

    根据体重设定保温箱温度,每小时测体温;从2毫升开始,每小时喂一次奶,根据体重逐步增加;贴身衣物和尿布定期更换,严格消毒;有缺氧状况时给予氧气吸入……麻培均边学习边摸索,从注重维持有效呼吸、预防感染、保持体温稳定、合理喂养等方面概括出早产儿喂养的方法。在她的精心护理下,这个早产宝宝转危为安,顺利渡过生命中的第一道关卡健康成长。

    一个一个孩子用心护理下来,麻培均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2012年,她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女职工岗位创新技能大赛并荣获育婴项目冠军。2013年,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她成立了“劳动模范麻培均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潜心研究,探索破解早产儿养育、罕见病护理、养教康融合等难点问题的路径,在业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20多篇实务和理论文章。

    经市委编办批准,2022年,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市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改名为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服务对象从院内孤儿扩展到全市159万余名未成年人。麻培均带着团队统筹院内儿童和院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养、教、康、医、社全面融合,对院内儿童个性化服务需求开展精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儿童护理等级标准,实行分层养育,实现儿童精准服务和资源合理配置的统一。

    “一个人是无法兼顾所有孩子的。”麻培均甘当特殊儿童抚育领域的“园丁”。她编制《护理员应知应会手册》,帮助护理员在入岗时就扎实掌握基本功;与团队一起编写儿童福利机构“护理情景题库”,通过场景模拟、情景复盘,手把手带教指导护理员掌握本领;指导浙江省代表队参加全国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多名护理员获得佳绩,所带徒弟荣获全国技术能手、浙江省巾帼标兵等称号;向全国十余个儿童福利机构输出经验……近年来,麻培均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毫无保留地传经送宝,让科学养育方法走出杭州市儿童福利院,走进困境儿童家庭,让更多的特殊儿童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服务。

    “我不会说什么豪言壮语,我希望永远做孩子们的贴心妈妈,和同事们一起日夜守护这群最需要关爱的‘折翼天使’,陪伴他们无忧无虑健康快乐成长。”麻培均表示,未来,她将继续践行工匠精神,用汗水与心血为更多孤残儿童撑起一片天空。

    发挥积极性,提供有温度的养老服务

    “蹲下来,握住老人的双手,轻声问发生什么事了,能跟我说说吗?慢慢安抚她的情绪……”

    湖南省长沙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养老护理员翟浩霖说起安抚阿尔兹海默症老人的护理技巧,娴熟从容。

    1996年出生的翟浩霖虽然年轻,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时间不长,却凭借精湛的技术斩获了2021年首届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初出茅庐显锋芒。翟浩霖如何在短时间里锤炼了过硬的技术本领?

    其实,刚开始,这位年轻的姑娘也有过要离开的念头,因为翟浩霖服务的老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能失智症,且工作时间长、待遇不高、压力较大。她的同事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年龄和她妈妈相仿。她们也觉得,福利院这个最年轻的护理员肯定待不长。

    而在与护理对象相处中,翟浩霖发现每位老人都可亲、可爱。她发自内心地认为,养老护理员是一份有温度的职业,可以带给老人以慰藉,老人的反馈也给予自己力量,这是一种双向治愈。

    询问睡眠、进食情况,了解老人身体精神状态;观察皮肤状态,判断老人是否要生褥疮;处理粪便,观察老人肠胃等情况;观察情绪,关注老人心理状态……在护理老人的每个细节里,翟浩霖详细记录、总结经验,努力做到专业。

    长期卧床老人以往翻身时,都是依靠抱着护理员,很辛苦、效果也不好。翟浩霖尝试把桥式运动训练运用到老人身上,既省力又能锻炼身体机能。一些老人因肌肉痉挛总是握着拳头,手心皮肤溃烂,翟浩霖通过查阅资料,利用卫生纸筒和旧布料为老人们缝制了可手握的辅具。

    “身为技能型人才,不能拘泥于日复一日地‘敲钟’,照搬同一套照护方案,而应发挥创造性,将所学转化为所用,根据不同老人需求制订不同的照护方案。”翟浩霖把追求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职业信仰。

    虽然是养老护理专业出身,但面对老人多元的服务需求,翟浩霖总觉得自身知识不够,需要学习充电。她查阅养老护理技术、老年疾病与照护、老年心理护理、营养与膳食保健、健康管理等书籍,边看边记,案头的笔记堆成了“小山”,为日常科学护理老人提供了方法论支撑。

    “学无止境,只有学好了本领,才能更好地为老人们服务。”这句话经常挂在翟浩霖的嘴边。

    如今,翟浩霖凭借过硬技术成长为福利院的一名护理管家,除了护理老人外,还承担起培训和指导其他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在她的带动下,福利院开设了技能实训小课堂,护理员们定期在一起交流护理经验、切磋技能,让养老照护质量更高、更有温度。

    “养老护理这份工作虽然平凡,但是事关老年人晚年幸福,我将竭尽所能提升护理技能,把这份工作做到最好。”翟浩霖坚定地说。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8bee****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613427379@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0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