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雪芹
伴着芬芳的百花和温柔的风,我们走进富有青春气息的五月。
多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民政人怀抱梦想、坚定信念、勇于担当,他们以为民爱民之情、砥砺奋进之姿奏响了激昂有力的青春乐章。五四前夕,本报记者采访了包括离退休干部在内的几代民政人,聆听他们的青春故事,感受他们一脉相承的奋斗精神。
离休民政局局长:孜孜不倦守初心
“是党培养了我,活着就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现年95岁已离休在家多年的山东省莱西市民政局原局长娄玉芬这样对记者说。
这位有着77年党龄的老民政人一生感党恩、坚定跟党走。她说:“小时候家里穷,全家人挣扎在死亡线上,多亏共产党领导,我这个从没上过学的穷孩子参加了识字班,并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娄玉芬讲述,1971年调任莱西市(当时的莱西县)民政局局长时,民政工作人少、事多,全局6个人每天都要接待络绎不绝的来访者,优抚安置、救灾救济、移风易俗任务都很重。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她一方面大抓队伍建设,带动大家钻研业务;另一方面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
那时交通不发达,下乡调研三五十里的路,娄玉芬都靠腿走。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情、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娄玉芬将辖区22个公社划分120个片区,配设民政片长,上传下达做好民政工作;对于来访群众,她坚持“一声称呼、一杯热水、一次真诚交谈”的工作法,让满腹火气的来访者心平气和而归;她还通过“典型引路”开创工作新局面,成立先进事迹报告团,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
就这样,在娄玉芬任职的16年间,莱西民政工作有了新突破:优抚安置工作打开新局面、火化殡改和节地安葬快速推开、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逐步健全、福利院筹建完成……国家、省、市多次推广莱西经验。
从民政局局长岗位上离休后,娄玉芬依然不忘初心,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任民政局老干部协会党支部书记的20多年间,定期组织民政系统老干部集体学习,丰富老干部们的文化生活,协会先后荣获30多项荣誉。
在娄玉芬的家中,存放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慈善爱心奖杯、证书。她的家人介绍,娄玉芬每年都积极参加莱西市慈善一日捐活动,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泥石流、南方冰冻雪灾等国家发生重大灾情的时候,她每次一捐就是1000元。2021年7月1日,娄玉芬一次性捐款10万元“特殊党费”,向党的百年华诞致敬。她还非常关心困难学子,多次向希望工程捐款,资助青少年完成学业。
多年民政职工:行而不辍以致远
青春的火焰蓬勃燃烧,只因心底对党和人民有着热烈的爱。在全国民政系统,有许多人把青春化作责任担当,行而不辍。在湖北省宜城市殡仪馆工作了25年的郭朝阳就是其中之一。
1998年,郭朝阳从部队转业,组织安排他进入宜城市殡仪馆。面对这份很多人都避忌的工作,郭朝阳坚定地说:“我干!”
就这样,郭朝阳成了一名火化工。当时,宜城市殡仪馆的火化车间建设年代久远,面积狭小且通风不好,操作室夏天温度高达50摄氏度以上。这样的环境并没有动摇郭朝阳的意志,他包揽了所有清理火化炉膛与烟道的活儿,在宽和高不足1米的空间里,身高1米85的他只能趴着作业,出来时身上除了汗水,就是灰渣。
为了尽快掌握火化的技能技巧,郭朝阳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同事们形容:他当时就像“长”在了单位,不管上不上班,总跟在老师傅身后,遇到问题就问,直到掌握为止。他还抽空阅读相关书籍,向单位的化妆整容师傅学习。很快,郭朝阳就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术,成为一名响当当的业务能手,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宜城市的丧葬习俗对火化时间没有约定,从白天到深夜,只要逝者家属有要求殡仪馆就要开炉。多年来,郭朝阳在单位很少正点吃饭、正点休息,更别提节假日了,遇到紧急情况,他总是抢在前头处理。
2022年3月初,宜城市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4名被烧灼后的逝者遗体严重变形。收敛时,郭朝阳忍着扑鼻的焦灼味,带头为逝者擦洗、包扎、缝合、整容。说起那次连续5个多小时的工作,郭朝阳说:“逝者家属的宽慰就是自己工作的最大意义。”
殡仪工作也会遇到情绪激动的家属,郭朝阳说,他们心情悲痛,可以理解。工作中,他总是抱着这样一颗真心,耐心倾听、耐心解释。
回顾这些,郭朝阳对记者说:“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得有人干;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负起责任。”
入职民政青年:灼灼芳华许民生
“妈妈,我饿了”“妈妈,我要玩游戏”……照顾孤弃儿童的生活起居,每天围着孩子转,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社会福利院护理员吴红的工作日常。进入福利院6年,吴红用心爱着每个孩子,当好“妈妈”这个角色。
每天早晨6点,吴红就开始给“儿女”们穿衣、收拾起居室,紧接着是给他们喂饭、带他们玩游戏。晚上孩子们睡着了,她也放不下心,不时跑去看一眼孩子,担心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发生意外。
和孩子建立母子般的情感是吴红的解压剂,看到孩子开心、快乐地成长,她所有的累都消散了。浩浩(化名)是她最早带的孩子,来到福利院时,刚两三个月大,右耳缺失,身材瘦弱。看到浩浩,吴红心底的母爱涌起,每天一上班,她就跑去看孩子,观察他的状态;孩子病了,她悉心照顾,彻夜抱着哄睡。渐渐地,浩浩长得胖乎乎的,会张开双臂向她跑来,会喊“妈妈”、说“妈妈辛苦了”。
灼灼芳华许民生。许多基层民政人,把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服务对象期待的“大幸福”,尽己之力给予服务对象温暖和力量。
刘柳是一名活泼外向的90后,却选择了服务老年人的工作。
2021年,刘柳应聘为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三阳镇敬老院院长,那时正是新冠病毒的高发期,为了在院老人的安全着想,她带头遵守封闭管理制度,自己的孩子只能“扔”给乡下的家婆带。
担任敬老院院长后,给老人创造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幸福乐园成为刘柳的奋斗目标。她每天亲自查房,了解和掌握老人的思想动态及身体状况;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改善院内设施设备,新增微型消防站,安装水喷淋灭火系统和网络监控系统等,在房间增设护理床、移动餐桌,在楼层过道及厕所新装安全扶手。
近年来,走进基层、担纲民生服务的新毕业青年也很多。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琥珀街道飞虹社区的“小管家”杨宁就是这样的一员。2022年8月走上社区“小管家”岗位后,杨宁从腼腆的小女生变为见到社区居民就主动打招呼的社区工作者,她深入居民收集信息,服务老幼残等特殊困难人群,逐渐成长为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